ArchLinux上关闭IPv6的方法

IPv6日历历在目,为啥要关呢?我归纳为:洁癖,这和性能或内存啥的没关系。所谓的洁癖是指执行

netstat -lntp

类命令时,输出能清爽一点。

:::*

实在太丑了!

不管怎样,让我们来看看怎样在Arch linux有有效的关闭

IPv6

吧…

正确方法

其实Arch linux的wiki专门介绍过关闭IPv6: Disabling IPv6, 但尝试后发现method1和method2都不管用,必须重新生成一个

initramfs

。对于像我这样的菜鸟,还是列出命令更实惠:

首先编辑

/etc/modprobe.d/modprobe.conf

,添加:

options ipv6 disable=1

然后编辑

/etc/mkinitcpio.conf

,添加:

FILES="/etc/modprobe.d/modprobe.conf"

最后执行命令,并重启:

sudo mkinitcpio -p linux

注意:

  1. 不确定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要重启服务器
  2. 如果
    initramfs

    不是用默认的linux模板,那

    -p linux

    要做相应修改

Nginx全局变量释义

$args 此变量与请求行中的参数相等

$content_length 等于请求行的“Content_Length”的值。

$content_type 等同与请求头部的”Content_Type”的值

$document_root 等同于当前请求的root指令指定的值

$document_uri 与$uri一样

$host 与请求头部中“Host”行指定的值或是request到达的server的名字(没有Host行)一样

$limit_rate 允许限制的连接速率

$request_method 等同于request的method,通常是“GET”或“POST”

$remote_addr 客户端ip

$remote_port 客户端port

$remote_user 等同于用户名,由ngx_http_auth_basic_module认证

$request_filename 当前请求的文件的路径名,由root或alias和URI request组合而成

$request_body_file

$request_uri 含有参数的完整的初始URI

$query_string 与$args一样

$server_protocol 等同于request的协议,使用“HTTP/1.0”或“HTTP/1.1”

$server_addr request到达的server的ip,一般获得此变量的值的目的是进行系统调用。为了避免系统调用,有必要在listen指令中指明ip,并使用bind参数。

$server_name 请求到达的服务器名

$server_port 请求到达的服务器的端口号

$uri 等同于当前request中的URI,可不同于初始值,例如内部重定向时或使用index

本文出自 “学习要永恒”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