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Nginx来让Varnish支持HTTP/2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HTTP/2来提高他们网站的性能以及用户体验. 开启HTTP/2的方法很简单,但是如何开启在HTTP/2与SSL 当你使用Varnish?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Varnish 4.*不支持SSL,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方法来让这些组件协同工作.

HTTP/2

正如你所设想的, 互联网进步我们终于有了新版本的HTTP协议, 它主要的有点是:

-流与复用: 一个HTTP/2连接可以包含多个同时打开的流。请求的多路是由具有用它自己的流相关联的每个HTTP请求/响应交换实现的。流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因此阻塞或失速请求或响应不会阻止上其他流的进展。

-报头压缩: 在HTTP / 1.1中,报头字段不被压缩,他们会不必要地占用带宽和增加延迟。在HTTP /2中,引入了一个新的压缩机制(HPACK)。它消除了冗余的报头字段,限制漏洞已知安全攻击,并具有在有限的环境使用有限的内存要求。

-服务器端推送: HTTP /2允许服务器先发制人发送(或“推”)的响应到客户端相关联地以前客户端发起的请求。当服务器知道客户端将需要具有以充分处理对原始请求的响应可用的那些响应这可能是有用的。

很多现代的浏览器已经支持HTTP/2, 在采取一些简单的操作开启HTTP/2之后,你将会收到预期的收益.

你也许可能能够在官方的文档中获取一些更多的点子: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Version 2 (HTTP/2) – RFC 7540

– HPACK: Header Compression for HTTP/2 – RFC 7541

为什么你需要HTTP/2

以上所有的解释都是很好的,但是有一些人喜欢直接看到结果或者直接去感受,直到那时候他们才会受到启发. 我所找到的一个最好的,令人印象深刻的DEMO由Akamai创建. 在Akamai的DEMO中,对比了加载一张相同的图片使用HTTP/1/1和HTTP/2. 如果你的浏览器支持HTTP/2, 我建议你自己体验一下Akamai的DEMO. 此外,为了应对HTTP /2,你必须启用SSL,它会提高你的网站的安全性。

Varnish的经典方案

 

一般Varnish作为前端使用,在用户与Web Server之间,架构看起来像这样:

architecture-basic

当我们有个客户请求了一个页面, 他的请求落到Varnish上(因为Varnish监听80端口), 然后Varnish检查这个对象是否已缓存,然后直接返回给客户不需要请求后端服务器或者请求后端服务器生成这个URL的页面.

现在的问题是 Varnish 4.*不支持浏览器所要求的 HTTP/2 SSL. 我们不能直接要求Varnish来监听443端口然后更改一些配置参数.

Nginx的解决方案

一个可能的方案就是在Varnish前增加Nginx. 它将会负责HTTP/2的请求, SSL以及发送请求到Varnish通过HTTP/1.1. 我们新的架构图将会看起来像这个样子:

architecture-ssl-http2

安装Nginx

最低版本要求为1.9.5(只有从这个版本开始ngx_http_v2_module 模块可用). 我是用的系统是Centos7, 因为Chrome最近移除了对SPDY的支持, 新的H2需要OpenSSL 1.0.2h才支持. Centos 7.x 源内自带的OpenSSL版本比较低并且Nginx不支持HTTP/2(包括Nginx的更新源). 想要使Nginx支持HTTP/2 我们使用以下脚本来编译自己的.src.rpm来增加HTTP/2的支持.

#!/bin/bash
yum -y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
yum -y install wget openssl-devel libxml2-devel libxslt-devel gd-devel perl-ExtUtils-Embed GeoIP-devel

OPENSSL="openssl-1.0.2h"
NGINX="nginx-1.11.3-1"

mkdir -p /opt/lib
wget https://www.openssl.org/source/$OPENSSL.tar.gz -O /opt/lib/$OPENSSL.tar.gz
tar -zxvf /opt/lib/$OPENSSL.tar.gz -C /opt/lib

rpm -ivh http://nginx.org/packages/mainline/centos/7/SRPMS/$NGINX.el7.ngx.src.rpm
sed -i "s|--with-http_ssl_module|--with-http_ssl_module --with-openssl=/opt/lib/$OPENSSL|g" /root/rpmbuild/SPECS/nginx.spec
rpmbuild -ba /root/rpmbuild/SPECS/nginx.spec
rpm -ivh /root/rpmbuild/RPMS/x86_64/$NGINX.el7.centos.ngx.x86_64.rpm

 

SSL证书

另一个我们需要的就是SSL证书, 我们可以使用Let’s Encrpty的免费证书,不过在这里出于演示的目的,我们使用OpenSSL来创建一个证书

openssl req -newkey rsa:2048 -sha256 -keyout jzbk.key -nodes -x509 -days 365 -out jzbk.crt

另一个重要的事情,在创建证书的时候,请输入你的域名当 Common Name 出现的时候. 如果你使用这个证书,你的浏览器将会提示这个证书不可信,出于测试的目的,请忽略这个提示.

配置 Nginx (HTTP/2, SSL)

好了,现在我们将证书文件复制到/etc/nginx下,然后开始配置Nginx

server {
    # 443 - default port for SSL
    listen 443 ssl http2;
    server_name <SERVER NAME>;
    # Specify the certificate files
    ssl_certificate jzbk.crt;
    ssl_certificate_key jzbk.kry;
 
    location / {
        # Set recommended by Nginx version
        proxy_http_version 1.1;
 
        proxy_pass http://127.0.0.1:80;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Proto https;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Port 443;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
}

设置Varnish

一个最简单的VCL如下

vcl 4.0;
 
backend local {
    .host = "127.0.0.1";
    .port = "8080";
}

之后请修改使你的Varnish监听80端口.

配置Web Server

WebServer我会选择Nginx, 我们已经设置了Varnish的后端服务器, 下面是一个最简单的Nginx配置Demo

server {
    # Listen the port configured in the Varnish *.vcl file.
    listen 8080;
 
    server_name <THE SAME SERVER NAME>;
    
    # Define trusted addresses that are known to send correct replacement addresses.
    set_real_ip_from   127.0.0.1;
    real_ip_header     X-Forwarded-For;
    real_ip_recursive on;
 
    #...
}

使用 Chrome 来测试

想要测试所有组件都正常工作,你可以安装一个Chrome的插件叫做 HTTP/2 and SPDY indicator

总结

使用Nginx或者Varnish来缓存并不重要, 但是你必须需要配置HTTP/2, 因为它是一个可以轻易实现的目标.

 

原文链接(有少许修改): https://victor.4devs.io/en/architecture/varnish-cache-http2-with-nginx.html

CentOS 5/6 修改主机名(hostname)

需要修改两处:一处是/etc/sysconfig/network,另一处是/etc/hosts,只修改任一处会导致系统启动异常。首先切换到root用户。

/etc/sysconfig/network

用任一款你喜爱的编辑器打开该文件,里面有一行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ain (如果是默认的话),修改 localhost.localdomain 为你的主机名。

/etc/hosts

打开该文件,会有一行 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其中 127.0.0.1 是本地环路地址, localhost.localdomain 是主机名(hostname),也就是你待修改的。localhost 是主机名的别名(alias),它会出现在Konsole的提示符下。将第二项修改为你的主机名,第三项可选。

将上面两个文件修改完后,并不能立刻生效。如果要立刻生效的话,可以用 hostname your-hostname 作临时修改,它只是临时地修改主机名,系统重启后会恢复原样的。但修改上面两个文件是永久的,重启系统会得到新的主机名。

最后,重启后查看主机名 uname -n 。

Linux计划任务入门详解

Linux操作系统定时任务系统 Cron 入门
  cron是一个linux下的定时执行工具,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运行作业。由于Cron 是Linux的内置服务,但它不自动起来,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启动、关闭这个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start //启动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stop //关闭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restart //重启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reload //重新载入配置
  你也可以将这个服务在系统启动的时候自动启动:
  在/etc/rc.d/rc.local这个脚本的末尾加上:
  /sbin/service crond start
  现在Cron这个服务已经在进程里面了,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服务了,Cron服务提供以下几种接口供大家使用:
  1.直接用crontab命令编辑
  cron服务提供crontab命令来设定cron服务的,以下是这个命令的一些参数与说明:
  crontab -u //设定某个用户的cron服务,一般root用户在执行这个命令的时候需要此参数
  crontab -l //列出某个用户cron服务的详细内容
  crontab -r //删除没个用户的cron服务
  crontab -e //编辑某个用户的cron服务
  比如说root查看自己的cron设置:crontab -u root -l
  再例如,root想删除fred的cron设置:crontab -u fred -r
  在编辑cron服务时,编辑的内容有一些格式和约定,输入:crontab -u root -e
  进入vi编辑模式,编辑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下面的格式:*/1 * * * * ls >> /tmp/ls.txt
任务调度的crond常驻命令
crond 是linux用来定期执行程序的命令。当安装完成操作系统之后,默认便会启动此任务调度命令。crond命令每分锺会定期检查是否有要执行的工作,如果有要执行的工作便会自动执行该工作。
1、linux任务调度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系统执行的工作:系统周期性所要执行的工作,如备份系统数据、清理缓存
*个人执行的工作:某个用户定期要做的工作,例如每隔10分钟检查邮件服务器是否有新信,这些工作可由每个用户自行设置。
2.crontab命令选项:
-u指定一个用户,
-l列出某个用户的任务计划,
-r删除某个用户的任务,
-e编辑某个用户的任务
3.cron文件语法:
分 小时 日 月 星期 命令
0-59 0-23 1-31 1-12 0-6 command (取值范围,0表示周日一般一行对应一个任务)
4.记住几个特殊符号的含义:
“*”代表取值范围内的数字,
“/”代表”每”,
“-“代表从某个数字到某个数字,
“,”分开几个离散的数字
一、任务调度设置文件的写法
可用crontab -e命令来编辑,编辑的是/var/spool/cron下对应用户的cron文件,也可以直接修改/etc/crontab文件
具体格式如下:
Minute Hour Day Month Dayofweek command
分钟 小时 天 月 天每星期 命令
每个字段代表的含义如下:
Minute 每个小时的第几分钟执行该任务
Hour 每天的第几个小时执行该任务
Day 每月的第几天执行该任务
Month 每年的第几个月执行该任务
DayOfWeek 每周的第几天执行该任务
Command 指定要执行的程序
在这些字段里,除了“Command”是每次都必须指定的字段以外,其它字段皆为可选字段,可视需要决定。对于不指定的字段,要用“*”来填补其位置。
举例如下:
5 * * * * ls 指定每小时的第5分钟执行一次ls命令
30 5 * * * ls 指定每天的 5:30 执行ls命令
30 7 8 * * ls 指定每月8号的7:30分执行ls命令
30 5 8 6 * ls 指定每年的6月8日5:30执行ls命令
30 6 * * 0 ls 指定每星期日的6:30执行ls命令[注:0表示星期天,1表示星期1,以此类推,也可以用英文来表示,sun表示星期天,mon表示星期一等。]
30 3 10,20 * * ls 每月10号及20号的3:30执行ls命令[注:“,”用来连接多个不连续的时段]
25 8-11 * * * ls 每天8-11点的第25分钟执行ls命令[注:“-”用来连接连续的时段]
*/15 * * * * ls 每15分钟执行一次ls命令 [即每个小时的第0 15 30 45 60分钟执行ls命令 ]
30 6 */10 * * ls 每个月中,每隔10天6:30执行一次ls命令[即每月的1、11、21、31日是的6:30执行一次ls命令。 ]
每天7:50以root 身份执行/etc/cron.daily目录中的所有可执行文件
50 7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daily [ 注:run-parts参数表示,执行后面目录中的所有可执行文件。 ]
二、新增调度任务
新增调度任务可用两种方法:
1、在命令行输入: crontab -e 然后添加相应的任务,wq存盘退出。
2、直接编辑/etc/crontab 文件,即vi /etc/crontab,添加相应的任务。
三、查看调度任务
crontab -l //列出当前的所有调度任务
crontab -l -u jp //列出用户jp的所有调度任务
四、删除任务调度工作
crontab -r //删除所有任务调度工作
五、任务调度执行结果的转向
例1:每天5:30执行ls命令,并把结果输出到/jp/test文件中
30 5 * * * ls >/jp/test 2>&1
注:2>&1 表示执行结果及错误信息。
编辑/etc/crontab 文件配置cron
  cron服务每分钟不仅要读一次/var/spool/cron内的所有文件,还需要读一次/etc/crontab,因此我们配置这个文件也能运用cron服务做一些事情。用crontab配置是针对某个用户的,而编辑/etc/crontab是针对系统的任务。此文件的文件格式是:
  SHELL=/bin/bash
  PATH=/sbin:/bin:/usr/sbin:/usr/bin
  MAILTO=root //如果出现错误,或者有数据输出,数据作为邮件发给这个帐号
  HOME=/ //使用者运行的路径,这里是根目录
  # run-parts
  01 *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hourly //每小时执行/etc/cron.hourly内的脚本
  02 4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daily //每天执行/etc/cron.daily内的脚本
  22 4 * * 0 root run-parts /etc/cron.weekly //每星期执行/etc/cron.weekly内的脚本
  42 4 1 * * root run-parts /etc/cron.monthly //每月去执行/etc/cron.monthly内的脚本
  大家注意”run-parts”这个参数了,如果去掉这个参数的话,后面就可以写要运行的某个脚本名,而不是文件夹名了
例如: 1、在命令行输入: crontab -e 然后添加相应的任务,wq存盘退出。
2、直接编辑/etc/crontab 文件,即vi /etc/crontab,添加相应的任务
11 2 21 10 * rm -rf /mnt/fb

在CentOS 5上安装Git

Git是Linus.Torvald为了管理Linux内核发起并开发的一个开源分布式版本控件系统,作为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的重要代表——Git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不同于我们熟悉的CVS、SVN和同时分布式控制系统的Mercurial。既然现在都流行这个Git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我也在服务器上装一个学一下。

首先安装Git依赖的一些包。

yum install zlib-devel
yum install openssl-devel
yum install perl
yum install cpio
yum install expat-devel
yum install gettext-devel

接下来,如果你已经安装过Curl了,那么跳过这一步,没有的话,就装一下。(可以yum安装)

wget http://curl.haxx.se/download/curl-7.18.0.tar.gz
tar xzvf curl-7.18.0.tar.gz
cd curl-7.18.0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确定一下ld.so.conf文件里有/usr/local/lib,这个是为git-http-push准备的。

vi /etc/ld.so.conf

#插入下面的代码

/usr/local/lib

保存文件,接着运行:

/sbin/ldconfig

最后,我们下载Git并安装它

wget http://www.codemonkey.org.uk/projects/git-snapshots/git/git-latest.tar.gz
tar xzvf git-latest.tar.gz
cd git-{date}(这里的{date}指的是版本的时间)
autoconf(如果终端提示no command的话就yum install autoconf,千万不要以为文件夹中有makefile就好直接make了,不然会出错的)
./configure --with-curl=/usr/local
make
make install

Linux系统shell脚本判断变量文件目录:权限、是否存在、空值、相等

先写一些基本语法:

1、字符串判断

str1 = str2      当两个串有相同内容、长度时为真
str1 != str2      当串str1和str2不等时为真
-n str1        当串的长度大于0时为真(串非空)
-z str1        当串的长度为0时为真(空串)
str1           当串str1为非空时为真

2、数字的判断

int1 -eq int2    两数相等为真
int1 -ne int2    两数不等为真
int1 -gt int2    int1大于int2为真
int1 -ge int2    int1大于等于int2为真
int1 -lt int2    int1小于int2为真
int1 -le int2    int1小于等于int2为真

3 文件的判断

-r file     用户可读为真
-w file     用户可写为真
-x file     用户可执行为真
-f file     文件为正规文件为真
-d file     文件为目录为真
-c file     文件为字符特殊文件为真
-b file     文件为块特殊文件为真
-s file     文件大小非0时为真
-t file     当文件描述符(默认为1)指定的设备为终端时为真

3、复杂逻辑判断

-a         与
-o        或
!        非

下面是一些使用实例:

#!/bin/sh
myPath="/var/log/httpd/"
myFile="/var /log/httpd/access.log"

#这里的-x 参数判断$myPath是否存在并且是否具有可执行权限
if [ ! -x "$myPath"]; then
mkdir "$myPath"
fi

#这里的-d 参数判断$myPath是否存在
if [ ! -d "$myPath"]; then
mkdir "$myPath"
fi

#这里的-f参数判断$myFile是否存在
if [ ! -f "$myFile" ]; then
touch "$myFile"
fi

#其他参数还有-n,-n是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是否有值
if [ ! -n "$myVar" ]; then
echo "$myVar is empty"
exit 0
fi

#两个变量判断是否相等
if [ "$var1" == "$var2" ]; then
echo '$var1 eq $var2'
else
echo '$var1 not eq $var2'
fi

if list then
do something here
elif list then
do another thing here
else
do something else here
fi

EX1:

#!/bin/sh

SYSTEM=`uname -s`     #获取操作系统类型,我本地是linux

if [ $SYSTEM = "Linux" ] ; then     #如果是linux的话打印linux字符串
echo "Linux"
elif [ $SYSTEM = "FreeBSD" ] ; then
echo "FreeBSD"
elif [ $SYSTEM = "Solaris" ] ; then
echo "Solaris"
else
echo "What?"
fi     #ifend

基本上和其他脚本语言一样。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里面的条件判断。

来自:http://hi.baidu.com/speiwak/blog/item/afd342ae265104c57dd92a19.html

使用Iptables来控制Linux开放或者禁止指定端口

1、关闭所有的 INPUT FORWARD OUTPUT 。
下面是命令实现:

iptables -P INPUT DROP
iptables -P FORWARD DROP
iptables -P OUTPUT DROP

再用命令 iptables -L -n 查看 是否设置好, 好看到全部 DROP 了
这样的设置好了,我们只是临时的, 重启服务器还是会恢复原来没有设置的状态
还要使用 service iptables save 进行保存
看到信息 firewall rules 防火墙的规则 其实就是保存在 /etc/sysconfig/iptables
可以打开文件查看 vi /etc/sysconfig/iptables
2、打开22端口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2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2 -j ACCEPT

 

执行 iptables -L -n 查看所有规则

Chain IN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2

Chain FORWARD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OUT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22

 

现在Linux服务器只打开了22端口,用putty.exe测试一下是否可以链接上去。
如果可以连的上去,就说明没有问题。

最后别忘记了保存 对防火墙的设置
通过命令:service iptables save 进行保存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2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2 -j ACCEPT

针对这2条命令进行一些讲解吧
-A 参数就看成是添加一条 INPUT 的规则
-p 指定是什么协议 我们常用的tcp 协议,当然也有udp 例如53端口的DNS
到时我们要配置DNS用到53端口 大家就会发现使用udp协议的

而 –dport 就是目标端口 当数据从外部进入服务器为目标端口
反之 数据从服务器出去 则为数据源端口 使用 –sport

-j 就是指定是 ACCEPT 接收 或者 DROP 不接收
3、禁止某个IP访问
1台Linux服务器,2台windows xp 操作系统进行访问
Linux服务器ip 192.168.1.99
xp1 ip: 192.168.1.2
xp2 ip: 192.168.1.8

下面看看我2台xp 都可以访问的

192.168.1.2  这是 xp1 可以访问的,
192.168.1.8 xp2 也是可以正常访问的。

那么现在我要禁止 192.168.1.2 xp1 访问, xp2 正常访问,
下面看看演示

通过命令 iptables -A INPUT -p tcp -s 192.168.1.2 -j DROP
这里意思就是 -A 就是添加新的规则, 怎样的规则呢? 由于我们访问网站使用tcp的,
我们就用 -p tcp , 如果是 udp 就写udp,这里就用tcp了, -s就是 来源的意思,
ip来源于 192.168.1.2 ,-j 怎么做 我们拒绝它 这里应该是 DROP

好,看看效果。好添加成功。下面进行验证 一下是否生效

一直出现等待状态 最后 该页无法显示 ,这是 192.168.1.2 xp1 的访问被拒绝了。

再看看另外一台 xp 是否可以访问, 是可以正常访问的 192.168.1.8 是可以正常访问的
4、如何删除规则
首先我们要知道 这条规则的编号,每条规则都有一个编号

通过 iptables -L -n –line-number 可以显示规则和相对应的编号

num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1    DROP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3306
2    DROP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1
3    DROP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80

多了 num 这一列, 这样我们就可以 看到刚才的规则对应的是 编号2

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删除了
iptables -D INPUT 2
删除INPUT链编号为2的规则。

再 iptables -L -n 查看一下 已经被清除了。
5、过滤无效的数据包
假设有人进入了服务器,或者有病毒木马程序,它可以通过22,80端口像服务器外传送数据。
它的这种方式就和我们正常访问22,80端口区别。它发向外发的数据不是我们通过访问网页请求
而回应的数据包。

下面我们要禁止这些没有通过请求回应的数据包,统统把它们堵住掉。

iptables 提供了一个参数 是检查状态的,下面我们来配置下 22 和 80 端口,防止无效的数据包。

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2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 -j ACCEPT

可以看到和我们以前使用的:

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2 -j ACCEPT

多了一个状态判断。

同样80端口也一样, 现在删掉原来的2条规则,
iptables -L -n –line-number    这个是查看规则而且带上编号。我们看到编号就可以
删除对应的规则了。

iptables -D OUTPUT 1     这里的1表示第一条规则。

当你删除了前面的规则, 编号也会随之改变。看到了吧。

好,我们删除了前面2个规则,22端口还可以正常使用,说明没问题了

下面进行保存,别忘记了,不然的话重启就会还原到原来的样子。

service iptables save    进行保存。

Saving firewall rules to /etc/sysconfig/iptables:          [  OK  ]

其实就是把刚才设置的规则写入到 /etc/sysconfig/iptables 文件中。
6、DNS端口53设置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设置iptables来打开DNS端口,DNS端口对应的是53

大家看到我现在的情况了吧,只开放22和80端口, 我现在看看能不能解析域名。

host www.google.com 输入这个命令后,一直等待,说明DNS不通

出现下面提示 :
;; connection timed out; no servers could be reached

ping 一下域名也是不通
[root@localhost ~ping www.google.com
ping: unknown host www.google.com

我这里的原因就是 iptables 限制了53端口。

有些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减慢,DNS其实也有关系的,无法发送包到DNS服务器导致的。

下面演示下如何使用 iptables 来设置DNS 53这个端口,如果你不知道 域名服务端口号,你

可以用命令 : grep domain /etc/services

[root@localhost ~] grep domain /etc/services
domain          53/tcp                          # name-domain server
domain          53/udp
domaintime      9909/tcp                        # domaintime
domaintime      9909/udp                        # domaintime

看到了吧, 我们一般使用 udp 协议。

好了, 开始设置。。。

iptables -A OUTPUT -p udp --dport 53 -j ACCEPT

这是我们 ping 一个域名,数据就是从本机出去,所以我们先设置 OUTPUT,
我们按照ping这个流程来设置。

然后 DNS 服务器收到我们发出去的包,就回应一个回来

iptables -A INPUT -p udp --sport 53 -j ACCEPT

同时还要设置

iptables -A INPUT -p udp --dport 53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p udp --sport 53 -j ACCEPT

好了, 下面开始测试下, 可以用 iptables -L -n 查看设置情况,确定没有问题就可以测试了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L -n
Chain IN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2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80
ACCEPT     udp  --  0.0.0.0/0            0.0.0.0/0           udp spt:53
ACCEPT     udp  --  0.0.0.0/0            0.0.0.0/0           udp dpt:53

Chain FORWARD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OUT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22 state ESTABLISHED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80 state ESTABLISHED
ACCEPT     udp  --  0.0.0.0/0            0.0.0.0/0           udp dpt:53
ACCEPT     udp  --  0.0.0.0/0            0.0.0.0/0           udp spt:53

可以测试一下 是否 DNS 可以通过iptables 了。

[root@localhost ~]host www.google.com
www.google.com is an alias for www.l.google.com.
www.l.google.com is an alias for www-china.l.google.com.
www-china.l.google.com has address 64.233.189.104
www-china.l.google.com has address 64.233.189.147
www-china.l.google.com has address 64.233.189.99

正常可以解析 google 域名。

ping 方面可能还要设置些东西。

用 nslookup 看看吧

 

[root@localhost ~]nslookup
> www.google.com
Server:         192.168.1.1
Address:        192.168.1.1#53

Non-authoritative answer:
www.google.com canonical name = www.l.google.com.
www.l.google.com canonical name = www-china.l.google.com.
Name:   www-china.l.google.com
Address: 64.233.189.147
Name:   www-china.l.google.com
Address: 64.233.189.99
Name:   www-china.l.google.com
Address: 64.233.189.104

说明本机DNS正常, iptables 允许53这个端口的访问。
7、iptables对ftp的设置
现在我开始对ftp端口的设置,按照我们以前的视频,添加需要开放的端口
ftp连接端口有2个 21 和 20 端口,我现在添加对应的规则。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1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0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1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0 -j ACCEPT

好,这样就添加完了,我们用浏览器访问一下ftp,出现超时。

所以我刚才说 ftp 是比较特殊的端口,它还有一些端口是 数据传输端口,
例如目录列表, 上传 ,下载 文件都要用到这些端口。

而这些端口是 任意 端口。。。 这个 任意 真的比较特殊。

如果不指定什么一个端口范围, iptables 很难对任意端口开放的,
如果iptables允许任意端口访问, 那和不设置防火墙没什么区别,所以不现实的。

那么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 指定这个数据传输端口的一个范围。

下面我们修改一下ftp配置文件。

我这里使用vsftpd来修改演示,其他ftp我不知道哪里修改,大家可以找找资料。

[root@localhost root] vi /etc/vsftpd.conf

在配置文件的最下面 加入

pasv_min_port=30001
pasv_max_port=31000

然后保存退出。

这两句话的意思告诉vsftpd, 要传输数据的端口范围就在30001到31000 这个范围内传送。

这样我们使用 iptables 就好办多了,我们就打开 30001到31000 这些端口。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30001:31000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30001:31000 -j ACCEPT

service iptables save

最后进行保存, 然后我们再用浏览器范围下 ftp。可以正常访问

用个账号登陆上去,也没有问题,上传一些文件上去看看。

看到了吧,上传和下载都正常。。 再查看下 iptables 的设置

 

[root@localhost root] iptables -L -n
Chain IN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2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1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0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s:30001:31000

Chain FORWARD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OUT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22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21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20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s:30001:31000

这是我为了演示ftp特殊端口做的简单规则,大家可以添加一些对数据包的验证
例如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等等要求更加高的验证

绝对有效的 Centos 5.5 关闭IPV6方法!【2011年4月22日修正版本】

5.4及其以上版本的CentOS系统应该如下方法禁用ipv6:

可以修改下面两个文件以阻止IPv6内核模块的加载:
/etc/modprobe.conf – 内核模块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 – 网络配置文件

第一步:

vim /etc/modprobe.conf

在其中加入下面这一行,

install ipv6 /bin/true

保存并退出。

第二步:

vim /etc/sysconfig/network

在其中加入下面配置项:

NETWORKING_IPV6=no
IPV6INIT=no

保存并退出文件,重启网络与服务器: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reboot

如果想检查当前IPv6是否已禁用,可以使用下列命令:

lsmod | grep ipv6
ifconfig -a

注:以上方法在CentOS5.5验证通过,同样适用于RHEL和Fedora。

SSH-KeyGen 的用法

假设 A 为客户机器,B为目标机;

要达到的目的:
A机器ssh登录B机器无需输入密码;
加密方式选 rsa|dsa均可以,默认dsa

做法:
1、登录A机器
2、ssh-keygen -t [rsa|dsa],将会生成密钥文件和私钥文件 id_rsa,id_rsa.pub或id_dsa,id_dsa.pub
3、将 .pub 文件复制到B机器的 .ssh 目录, 并 cat id_dsa.pub >> ~/.ssh/authorized_keys
4、大功告成,从A机器登录B机器的目标账户,不再需要密码了;

ssh-keygen做密码验证可以使在向对方机器上ssh ,scp不用使用密码.
具体方法如下:
ssh-keygen -t rsa
然后全部回车,采用默认值.

这样生成了一对密钥,存放在用户目录的~/.ssh下。
将公钥考到对方机器的用户目录下,并拷到~/.ssh/authorized_keys中。

要保证.ssh和authorized_keys都只有用户自己有写权限。否则验证无效。